16
七月初,美国国庆前夕。
王起明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门铃响时,郭燕正在炸酱,听见有人,她调成小火去开门。
来的是一男一女。
“请问……”郭燕既客气又警觉地问。
“我们,可以进来吗?”那男客满脸堆笑地说着,不等主人说可以,前脚已经迈进了大
门。
王起明赶忙放下报纸去会客。
只见来人男的是个六十多岁的矮胖子,秃顶,绕着贼亮的脑袋瓜顶四周是一圈稀稀拉拉
的花白头发,又厚又圆的眼镜撂在了没有鼻梁子的圆鼻子头上;这个老头的特点就是圆,圆
脑袋圆下巴,一身炭色的西装裹不出的一个圆肚子,说起话来也透着圆滑。
“王老板,久仰久仰!”这老头很会说话,“敝人也姓王。
姓王的中国不少,在美国就不多。所以,怎么说咱们也得算是一家人,您说是不是?”
王起明一听这话头就知道此人极老道,很会说话,但出于在商界混饭吃的经验,王起明
当然晓得轻易驳人面子乃是做生意的一大忌,因此对来客的开场白频频点头。
“我是久仰王老板的大名,赎罪今日才来拜访;本想打个电话预约,可又想您是个大忙
人,所以就省了这一套手续。
破门而入,算是个不速之客吧,还请王老板海涵!”
“别那么客气!”王起明心里挺烦眼前这个人,可又不得不做出十分客气的姿态。
“不过,”那姓王的老头话锋一转,看来要道出正题了,“我这鲁莽的造访也是为了您
着想。何以见得?今儿早上我打开电脑一看,不好,您正处于危险之中!”
这突然的危言耸听,使王起明觉得可笑,并不怎么介意,只是淡淡一笑。
“先生是……”王起明客气地打问。
来客一托鼻头上摇摇欲坠的眼镜,那女的便立即呈过一张名片。
这配合极为默契,以至于王起明怀疑那托眼镜的动作是一个暗号。
王起明不喜欢眼前的一男一女来客,接过名片来看。
名片上写: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华人总代理
王堂棣
王起明恭警地收起王堂棣的名片,认认真真地向来客请教:
“您刚才说,我在处在危险之中,我不太明白。”
此时,郭燕也放下手里的活儿,关掉抽油烟机,走了过来。
“大问题,大问题呀,危险是危险,不过您不用急,有兄弟我为您操劳,您大可不必担
心。”
说了半天,这个老头还是不把话题引入话题。
王起明知道这个老头子是在卖关子,保险公司都是这一套,反正千方百计地叫你花钱买
保险,所以也不大着急,耐心地听这个老头子云山雾罩地谈下去。
“目前靠您的人寿保险是五年前买的,可是,根据我们的了解,您现在的身价与您的保
险很不配套,必须立即调整。”
“不配套?听起来象是在说一件机器。调整?调整什么?”
“啊,瞧您忙的,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呢?说来说去还是兄弟我的罪过。不过,今天还
不算晚。”他喝了口茶,准备开始长篇的游说。
王起明心中暗暗叫苦。他的肚子早就叽哩呱啦地叫开了,盼着将炸酱面赶紧吸溜到自己
的嘴里头。
“这么着吧,”他说,“简短截说,您能不能把怎么调整,再加多少,我马上就给您开
支奈票。您看看怎么样?”
这个胖老头一听,当即眉开眼笑:“我一看就知道您是个爽快人。可有些道理不得不给
您讲讲。您这几年的发迹是有目共睹的,您瞧瞧这房子多大多气派,您看看您的摆设多豪
华、多富态、多讲究!王太太,一看您就有福气,一看您那相貌,就知道您是富贵命……”
王起明怕他这话题又扯远了,就赶紧插进来:“您能不能告诉我,再加多少钱?”
“能,等等,”他查看了一下自己随身带来的小本子,“根据您目前的资产……一个月
是……3642美元23美分。”
“怎么这么多?”
郭燕沉不住气了。
“多?王太太,谁不想多啊。不是每个人都能多的。产业多,买的保险就肯定多。在这
个世界上,有几个女人能有像您这样,有这么一个好先生啊!”
王起明也没有想到人寿保险每个月就要交这么多。
他问:“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保险金呢?”
“第一,五年前,您买的是30万,难道您的命就值30万吗?当然不止。您目前的身
价可是两百万。
“第二,您做生意成年累月坐飞机开汽车,出点事故的概率可就比一般人高一点。万一
出了点事,您一走了之,留下您太太30万,够她活半辈子吗?当然不能。象您这样的大家
大业要用30万顶多维持三年半。”
“如果我真的出了点子事,那我的太太可以把财产卖掉,还能落下一笔钱呢。”他成心
顶着牛说。
“且慢!”这老头突然地打断了王起明的话头,“这就是我今天来的目的,也就是为什
么说您处在危险之中,也就是第三个原因。看起来,您不了解美国地产买卖税法和遗产税
法。”
“是不太清楚。”
“先说地产买卖税法,当初您买这所房子时,您只付了头期款,而大部分是从银行借货
的,对吧?等到您卖时,觉得赚了几个,可您要知道,税务局,要抽走您所赚的58%的
钱,除去还掉银行的借款,您能剩下几个?要赶上年景不济,房地产大跌,弄不好,您还得
倒贴上几个。就是不贴,赶上好年景,您也所剩无几,”他说的理又直,气又壮,声音也跟
着越来越大,吐沫星子乱溅。他抽出手帕擦了擦那圆脑袋上的汗珠子,继续说:“这都还不
重要,最要命的是遗产税法。
“我们假设您明天出了事故,不辞而别了。急救车把您拉到坟地的当天,税务局就及时
赶到了,向您的太太征收重税。
这个税就叫作遗产税。它的比例是,在您名下的所有财产,要上缴69%,加上律师
费,也就是差不多70%。既便卖掉所有的财产,再加上您保的30万,还不够付遗产税的
哪!您说有多么可怕,多么危险。到那时,您太太将一无所有,无处藏身哪。”
王起明和郭燕倒是头回听说,所以都双眼直勾勾的听着,没有打断他。他一看时机成
熟,就更加渲染一番:“有多少贵妇,丈夫死后,流落他乡,四处逃债。有多少富贵人家的
子女,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流浪汉。说起来很惨,他们有的寻了短见,有的被人送进了穷人
救济院,等着政府的施舍。多可怜!多惨啊。他们为什么落得这步田地,就是因为他们没有
买人寿保险!”
老头子最后这一句话太象广告词了,几乎把前面那一番情真意切的话都给抹掉了。
“那我要是不死呢?”王起明逗着气说。
“这不可能。”老头子十分可恶地坚持,“这绝对不可能。
谁能免不了得死,一定得死,早晚得死!”
听着这糟老头子这么说话,王起明心里头挺不舒服,可是考虑到了这老头子的职业特
点,也不好拉下脸来骂这胖老头是王八蛋。
郭燕看起来也听着有点腻味,插嘴:“要是我们俩一起死呢?”
“对,跟梁山伯与祝英台似的。”王起明也这么说。
“不不不,”这胖老头久经世故地那么一笑,“这种可能性太小。”
“可万一真这样呢?”
“如果真是这样,在二位归西之后三百天,政府收回您所有的财产,变成政府的财产拍
卖掉。”
王起明没有再插嘴。这回事,他听说过。
胖老头子看有戏了,就趁热打铁地说:
“您就甘心把您这一辈子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再还给美国吗?您就忍心让您的太太一
个人在世上无依无靠吗?”
“依你看我怎么办?”
“调整。”
“怎么个调法?”
“30万调到200万。”
“对我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四千块!”
“您是聪明的生意人,我不点明您也明白,四千块钱,公司出帐,逃了税,又保住了财
产,何乐而不为呢?”
“好,”他下了决心,点头了。
说着,他起身去拿支票本子。
胖老头猜到了他的意思,马上说:“不用麻烦您每月开支票了。您就告诉我,您银行的
帐号就得了,我们公司会转过来帐的。这您不是更省心吗?”
王起明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头佩服:瞧这生意做的,让你没处藏没处躲的。
他把帐号告诉了胖老头,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这胖老头站起身,连身感谢,还鞠了几个大躬,那个晶晶亮的脑袋,好几次要碰到桌子
面上。
等他们走后,王起明冲着郭燕说:“打今天以后,我又多了个祖宗,还得给保险公怀当
三孙子,每月按时去孝顺。”
“谁叫你买的?”郭燕说着把炸酱面了上来。
“还不是为了你。”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面说,“要是我真的先死了,剩下你一个人怎么
活?”
“臭美什么呀,真以为我离开你活不了哪。”
“不是你离开我活不了,是我离开你活不了。”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虽然郭燕嘴上这么说,可实际上,她和在美国生活的所有女人想的都一样,后半生只有
和先生相依为命,指望孩子养老那是天方夜谭。
在美国,为什么人还没有老,可处处总想着老了以后的事呢?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
因,就是美国不养老。
七月四日,是美国的国庆。
他们便把这一天的活动,早已安排好了。
在纽约,有家“独一处”餐馆,专门卖北京小吃。那是全纽约唯一的一家卖北京小吃的
餐馆,地地道道的独一处。他们俩准备的,早饭就在“独一处”。
“独一处”的老板是打台湾来的,姓何。别看来自台湾,可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
张嘴就是一口的京片子。
王起明喜欢上这儿来,一为吃点北京小吃解解口馋,二来过过说北京话的瘾。在美国,
满耳朵洋文,能听见一两句纯正的北京话,可是耳福。
“嗬!怎么着,王老板、王太太!今儿是是烧饼果子、甜豆浆,还是面茶、芸豆饼、糖
耳朵?”
何老板一口喀嘣脆北京音,直说得王起明神清气爽。
“今儿个咱们得换换花样,”王起明说,“您给我来套褡裢火烧,来两套儿芝麻烧饼夹
酱牛肉,再给我们来两碗小米粥,小酱萝卜切丝加点小磨香油。”
他这么点着饭菜,不为了真点什么菜码,单为了说说北京话过瘾,这么大个纽约就是这
个“独一处”能这么畅畅快快地显摆出咱们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怎么今儿个大国庆日的,您这儿倒显得冷清啊?”
王起明坐在餐桌旁,接着和休老板侃山。“您还瞧不出来码?照这么下去,早晚得关
张。”何老板一副掏心窝子的样子,“跟您这么说吧,开这种店呀,我算是倒了血霉,错走
了一步棋。老美不上这儿吃,说是nogood。
广东人,也不认咱们这北京的吃食儿。台湾人,是专找那发腥味儿的店吃。大陆来的北
京人没有几个,可我这店光装璜就花了小二十万,弄的跟小天安门似的。可这儿人都跟远远
的看着,他就很少有进来吃的,您说,我有什么辙呀,我,啊?
嗨!”
“您哪,得再等等,熬上一阵子,没准儿再过个一年半载,就能时来运转。兴许,那时
候人们认了北京的吃食儿,您这生意它不就起来了吗?”
您别安慰我了。我跟您可不一样,您是大老板,有钱能往里贴,我可不行。我那二十
万,都是从牙缝里头攒出来的。
现在,一个子儿也不剩了,全扔里头了。”
王起明还想往下说,这时候,郭燕捅了一下他,意思是别再逗他了,他够伤心的的。
何老板见话头打住了,就喊:“小李!快上菜,别让王老板等的工夫太长了!”
一个个子不高,围着一条脏围裙的小伙子,从厨房里一溜小跑的出来,把两碗小米粥放
到了桌上。
王起明抬头一看:“哟,这不是小李吗,怎么,这十来年,就没离开餐馆?”他惊讶的
不是见到了老朋友,而是小李这个生物硕士的命运。
“谁有你那么的运气,一万个里头也挑不出一个,我不作餐馆作什么?”小李还是那副
打扮,还是操着那浓重的浙江话。“怎么样,最近好吗?”说着王起明站了起来,同小李握
手,郭燕也跟着站了起来。
“好什么,还不是照样混日子。”小李说话时,显得很窘,流露出一般男人在成功者面
前的自惭感。
郭燕生怕小李不好意思,就客气的说:“一块坐下来吧,聊聊天,吃吃东西。”
“小李,厨房里还有的是活儿哪,你在外面磨蹭什么!”
厨房里传出了一个男子的声音。
小李赶忙松开了手,说了声再见,就冲进了厨房,接着就传出了他那特别的浙江调儿:
“你狂什么狂,叫什么叫,老子干餐馆里,你还没来美国哪。”
下午,他们来到中央公园散步,不觉之中又提起了这件事。
郭燕提醒王起明说:“你别自个儿有了钱,说话就大大咧咧,不管伤不伤别人的自尊
心,这样容易伤人。”
“我可没那个意思。”
“他也实在是太可怜了,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餐馆打工,愣是混不来。”
“嗐,比他惨的有的是,像咱们俩这样儿,能熬出个头儿来的,以毛麟角!”
“我不是指我自己,我是说,我有个好老婆!”
“越来越没正型。”
他们边走边谈,漫步在纽约中央公园。草地上,到处是日光浴的人,简直是成了活肉摊
子,男的穿三角裤,女的穿比基尼,横躺竖卧,一大片。
晚上这里将施放焰火,所以,这里头现在已经是人山人海,各自寻找着有利的地形,占
着地盘。
他们俩走到了湖边儿,虽然正是炎夏,可是湖面上的小风,吹得他们十分惬意,手拉着
手,走得很慢。
前面有一堆人。
王起明虽然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可他不特别好奇,特别贪热闹,要往人堆里头挤。
郭燕一个人站在人堆外面等候。
不一会儿,王起明从人堆里头又一头汗珠子挤了出来,兴高采烈地对妻子说:“你说巧
不巧,天底下真有这么凑巧的事,你看,谁在里边呢——陈奋!”
郭燕往里一看,是个服装随便的画家,可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陈奋这个挺熟悉的名字
是从哪听来的呢。
画家陈奋从人堆中心撂下画笔,走了出来,紧紧地抱住了王起明。
“起明!”
“陈奋!”
王起明一边和和陈奋拥抱,一边唤起郭燕的回忆:
“七年前,老爷车,美国的太阳,诗……”
“噢《太阳颂》那首诗!”
郭燕了起来。
“早就听说,你们两口子发了。”陈奋也显得非常非常激动。“想找你们,可是又找不
到你们的电话号码了!”“怎么样,混得好吧?”
“好什么?”陈奋也和小李一样,谈到自己的处境,总带着点涩味儿。
“还在画?”
“还在画。这么多年了,一直在这个中央公园画画,没挪过地方,画画,给这些老美画
画,挣几个散钱。”
“生意还好?”
“这活儿,跟陕北老农也差不多,靠天吃饭;就是靠法有点相反,老农盼下雨,我盼干
旱晴天,越干旱越好!要不,没人画像,我也就没有生意。”
“下雨怎么样?”
“下雨下雪就完了,只能呆在家里打盹儿混啦!”
王起明夫妇这时都注意到了陈奋的脸又黑又瘦。
正说话,有人坐上了陈奋架子前面的小板凳。
“嘿,生意一了!咱们有空再聊!”
陈奋赶忙坐了回去。
为了不影响陈奋的生意,王起明和郭燕决定告辞。
他把名片留在陈奋打开的颜料盒上,约陈奋下礼拜打电话,就赶快走了。
他们在走湖畔上,谁也没有再说话。他们在为自己庆幸。
七月初,美国国庆前夕。
王起明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门铃响时,郭燕正在炸酱,听见有人,她调成小火去开门。
来的是一男一女。
“请问……”郭燕既客气又警觉地问。
“我们,可以进来吗?”那男客满脸堆笑地说着,不等主人说可以,前脚已经迈进了大
门。
王起明赶忙放下报纸去会客。
只见来人男的是个六十多岁的矮胖子,秃顶,绕着贼亮的脑袋瓜顶四周是一圈稀稀拉拉
的花白头发,又厚又圆的眼镜撂在了没有鼻梁子的圆鼻子头上;这个老头的特点就是圆,圆
脑袋圆下巴,一身炭色的西装裹不出的一个圆肚子,说起话来也透着圆滑。
“王老板,久仰久仰!”这老头很会说话,“敝人也姓王。
姓王的中国不少,在美国就不多。所以,怎么说咱们也得算是一家人,您说是不是?”
王起明一听这话头就知道此人极老道,很会说话,但出于在商界混饭吃的经验,王起明
当然晓得轻易驳人面子乃是做生意的一大忌,因此对来客的开场白频频点头。
“我是久仰王老板的大名,赎罪今日才来拜访;本想打个电话预约,可又想您是个大忙
人,所以就省了这一套手续。
破门而入,算是个不速之客吧,还请王老板海涵!”
“别那么客气!”王起明心里挺烦眼前这个人,可又不得不做出十分客气的姿态。
“不过,”那姓王的老头话锋一转,看来要道出正题了,“我这鲁莽的造访也是为了您
着想。何以见得?今儿早上我打开电脑一看,不好,您正处于危险之中!”
这突然的危言耸听,使王起明觉得可笑,并不怎么介意,只是淡淡一笑。
“先生是……”王起明客气地打问。
来客一托鼻头上摇摇欲坠的眼镜,那女的便立即呈过一张名片。
这配合极为默契,以至于王起明怀疑那托眼镜的动作是一个暗号。
王起明不喜欢眼前的一男一女来客,接过名片来看。
名片上写: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华人总代理
王堂棣
王起明恭警地收起王堂棣的名片,认认真真地向来客请教:
“您刚才说,我在处在危险之中,我不太明白。”
此时,郭燕也放下手里的活儿,关掉抽油烟机,走了过来。
“大问题,大问题呀,危险是危险,不过您不用急,有兄弟我为您操劳,您大可不必担
心。”
说了半天,这个老头还是不把话题引入话题。
王起明知道这个老头子是在卖关子,保险公司都是这一套,反正千方百计地叫你花钱买
保险,所以也不大着急,耐心地听这个老头子云山雾罩地谈下去。
“目前靠您的人寿保险是五年前买的,可是,根据我们的了解,您现在的身价与您的保
险很不配套,必须立即调整。”
“不配套?听起来象是在说一件机器。调整?调整什么?”
“啊,瞧您忙的,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呢?说来说去还是兄弟我的罪过。不过,今天还
不算晚。”他喝了口茶,准备开始长篇的游说。
王起明心中暗暗叫苦。他的肚子早就叽哩呱啦地叫开了,盼着将炸酱面赶紧吸溜到自己
的嘴里头。
“这么着吧,”他说,“简短截说,您能不能把怎么调整,再加多少,我马上就给您开
支奈票。您看看怎么样?”
这个胖老头一听,当即眉开眼笑:“我一看就知道您是个爽快人。可有些道理不得不给
您讲讲。您这几年的发迹是有目共睹的,您瞧瞧这房子多大多气派,您看看您的摆设多豪
华、多富态、多讲究!王太太,一看您就有福气,一看您那相貌,就知道您是富贵命……”
王起明怕他这话题又扯远了,就赶紧插进来:“您能不能告诉我,再加多少钱?”
“能,等等,”他查看了一下自己随身带来的小本子,“根据您目前的资产……一个月
是……3642美元23美分。”
“怎么这么多?”
郭燕沉不住气了。
“多?王太太,谁不想多啊。不是每个人都能多的。产业多,买的保险就肯定多。在这
个世界上,有几个女人能有像您这样,有这么一个好先生啊!”
王起明也没有想到人寿保险每个月就要交这么多。
他问:“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保险金呢?”
“第一,五年前,您买的是30万,难道您的命就值30万吗?当然不止。您目前的身
价可是两百万。
“第二,您做生意成年累月坐飞机开汽车,出点事故的概率可就比一般人高一点。万一
出了点事,您一走了之,留下您太太30万,够她活半辈子吗?当然不能。象您这样的大家
大业要用30万顶多维持三年半。”
“如果我真的出了点子事,那我的太太可以把财产卖掉,还能落下一笔钱呢。”他成心
顶着牛说。
“且慢!”这老头突然地打断了王起明的话头,“这就是我今天来的目的,也就是为什
么说您处在危险之中,也就是第三个原因。看起来,您不了解美国地产买卖税法和遗产税
法。”
“是不太清楚。”
“先说地产买卖税法,当初您买这所房子时,您只付了头期款,而大部分是从银行借货
的,对吧?等到您卖时,觉得赚了几个,可您要知道,税务局,要抽走您所赚的58%的
钱,除去还掉银行的借款,您能剩下几个?要赶上年景不济,房地产大跌,弄不好,您还得
倒贴上几个。就是不贴,赶上好年景,您也所剩无几,”他说的理又直,气又壮,声音也跟
着越来越大,吐沫星子乱溅。他抽出手帕擦了擦那圆脑袋上的汗珠子,继续说:“这都还不
重要,最要命的是遗产税法。
“我们假设您明天出了事故,不辞而别了。急救车把您拉到坟地的当天,税务局就及时
赶到了,向您的太太征收重税。
这个税就叫作遗产税。它的比例是,在您名下的所有财产,要上缴69%,加上律师
费,也就是差不多70%。既便卖掉所有的财产,再加上您保的30万,还不够付遗产税的
哪!您说有多么可怕,多么危险。到那时,您太太将一无所有,无处藏身哪。”
王起明和郭燕倒是头回听说,所以都双眼直勾勾的听着,没有打断他。他一看时机成
熟,就更加渲染一番:“有多少贵妇,丈夫死后,流落他乡,四处逃债。有多少富贵人家的
子女,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流浪汉。说起来很惨,他们有的寻了短见,有的被人送进了穷人
救济院,等着政府的施舍。多可怜!多惨啊。他们为什么落得这步田地,就是因为他们没有
买人寿保险!”
老头子最后这一句话太象广告词了,几乎把前面那一番情真意切的话都给抹掉了。
“那我要是不死呢?”王起明逗着气说。
“这不可能。”老头子十分可恶地坚持,“这绝对不可能。
谁能免不了得死,一定得死,早晚得死!”
听着这糟老头子这么说话,王起明心里头挺不舒服,可是考虑到了这老头子的职业特
点,也不好拉下脸来骂这胖老头是王八蛋。
郭燕看起来也听着有点腻味,插嘴:“要是我们俩一起死呢?”
“对,跟梁山伯与祝英台似的。”王起明也这么说。
“不不不,”这胖老头久经世故地那么一笑,“这种可能性太小。”
“可万一真这样呢?”
“如果真是这样,在二位归西之后三百天,政府收回您所有的财产,变成政府的财产拍
卖掉。”
王起明没有再插嘴。这回事,他听说过。
胖老头子看有戏了,就趁热打铁地说:
“您就甘心把您这一辈子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再还给美国吗?您就忍心让您的太太一
个人在世上无依无靠吗?”
“依你看我怎么办?”
“调整。”
“怎么个调法?”
“30万调到200万。”
“对我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四千块!”
“您是聪明的生意人,我不点明您也明白,四千块钱,公司出帐,逃了税,又保住了财
产,何乐而不为呢?”
“好,”他下了决心,点头了。
说着,他起身去拿支票本子。
胖老头猜到了他的意思,马上说:“不用麻烦您每月开支票了。您就告诉我,您银行的
帐号就得了,我们公司会转过来帐的。这您不是更省心吗?”
王起明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头佩服:瞧这生意做的,让你没处藏没处躲的。
他把帐号告诉了胖老头,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这胖老头站起身,连身感谢,还鞠了几个大躬,那个晶晶亮的脑袋,好几次要碰到桌子
面上。
等他们走后,王起明冲着郭燕说:“打今天以后,我又多了个祖宗,还得给保险公怀当
三孙子,每月按时去孝顺。”
“谁叫你买的?”郭燕说着把炸酱面了上来。
“还不是为了你。”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面说,“要是我真的先死了,剩下你一个人怎么
活?”
“臭美什么呀,真以为我离开你活不了哪。”
“不是你离开我活不了,是我离开你活不了。”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虽然郭燕嘴上这么说,可实际上,她和在美国生活的所有女人想的都一样,后半生只有
和先生相依为命,指望孩子养老那是天方夜谭。
在美国,为什么人还没有老,可处处总想着老了以后的事呢?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
因,就是美国不养老。
七月四日,是美国的国庆。
他们便把这一天的活动,早已安排好了。
在纽约,有家“独一处”餐馆,专门卖北京小吃。那是全纽约唯一的一家卖北京小吃的
餐馆,地地道道的独一处。他们俩准备的,早饭就在“独一处”。
“独一处”的老板是打台湾来的,姓何。别看来自台湾,可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
张嘴就是一口的京片子。
王起明喜欢上这儿来,一为吃点北京小吃解解口馋,二来过过说北京话的瘾。在美国,
满耳朵洋文,能听见一两句纯正的北京话,可是耳福。
“嗬!怎么着,王老板、王太太!今儿是是烧饼果子、甜豆浆,还是面茶、芸豆饼、糖
耳朵?”
何老板一口喀嘣脆北京音,直说得王起明神清气爽。
“今儿个咱们得换换花样,”王起明说,“您给我来套褡裢火烧,来两套儿芝麻烧饼夹
酱牛肉,再给我们来两碗小米粥,小酱萝卜切丝加点小磨香油。”
他这么点着饭菜,不为了真点什么菜码,单为了说说北京话过瘾,这么大个纽约就是这
个“独一处”能这么畅畅快快地显摆出咱们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怎么今儿个大国庆日的,您这儿倒显得冷清啊?”
王起明坐在餐桌旁,接着和休老板侃山。“您还瞧不出来码?照这么下去,早晚得关
张。”何老板一副掏心窝子的样子,“跟您这么说吧,开这种店呀,我算是倒了血霉,错走
了一步棋。老美不上这儿吃,说是nogood。
广东人,也不认咱们这北京的吃食儿。台湾人,是专找那发腥味儿的店吃。大陆来的北
京人没有几个,可我这店光装璜就花了小二十万,弄的跟小天安门似的。可这儿人都跟远远
的看着,他就很少有进来吃的,您说,我有什么辙呀,我,啊?
嗨!”
“您哪,得再等等,熬上一阵子,没准儿再过个一年半载,就能时来运转。兴许,那时
候人们认了北京的吃食儿,您这生意它不就起来了吗?”
您别安慰我了。我跟您可不一样,您是大老板,有钱能往里贴,我可不行。我那二十
万,都是从牙缝里头攒出来的。
现在,一个子儿也不剩了,全扔里头了。”
王起明还想往下说,这时候,郭燕捅了一下他,意思是别再逗他了,他够伤心的的。
何老板见话头打住了,就喊:“小李!快上菜,别让王老板等的工夫太长了!”
一个个子不高,围着一条脏围裙的小伙子,从厨房里一溜小跑的出来,把两碗小米粥放
到了桌上。
王起明抬头一看:“哟,这不是小李吗,怎么,这十来年,就没离开餐馆?”他惊讶的
不是见到了老朋友,而是小李这个生物硕士的命运。
“谁有你那么的运气,一万个里头也挑不出一个,我不作餐馆作什么?”小李还是那副
打扮,还是操着那浓重的浙江话。“怎么样,最近好吗?”说着王起明站了起来,同小李握
手,郭燕也跟着站了起来。
“好什么,还不是照样混日子。”小李说话时,显得很窘,流露出一般男人在成功者面
前的自惭感。
郭燕生怕小李不好意思,就客气的说:“一块坐下来吧,聊聊天,吃吃东西。”
“小李,厨房里还有的是活儿哪,你在外面磨蹭什么!”
厨房里传出了一个男子的声音。
小李赶忙松开了手,说了声再见,就冲进了厨房,接着就传出了他那特别的浙江调儿:
“你狂什么狂,叫什么叫,老子干餐馆里,你还没来美国哪。”
下午,他们来到中央公园散步,不觉之中又提起了这件事。
郭燕提醒王起明说:“你别自个儿有了钱,说话就大大咧咧,不管伤不伤别人的自尊
心,这样容易伤人。”
“我可没那个意思。”
“他也实在是太可怜了,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餐馆打工,愣是混不来。”
“嗐,比他惨的有的是,像咱们俩这样儿,能熬出个头儿来的,以毛麟角!”
“我不是指我自己,我是说,我有个好老婆!”
“越来越没正型。”
他们边走边谈,漫步在纽约中央公园。草地上,到处是日光浴的人,简直是成了活肉摊
子,男的穿三角裤,女的穿比基尼,横躺竖卧,一大片。
晚上这里将施放焰火,所以,这里头现在已经是人山人海,各自寻找着有利的地形,占
着地盘。
他们俩走到了湖边儿,虽然正是炎夏,可是湖面上的小风,吹得他们十分惬意,手拉着
手,走得很慢。
前面有一堆人。
王起明虽然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可他不特别好奇,特别贪热闹,要往人堆里头挤。
郭燕一个人站在人堆外面等候。
不一会儿,王起明从人堆里头又一头汗珠子挤了出来,兴高采烈地对妻子说:“你说巧
不巧,天底下真有这么凑巧的事,你看,谁在里边呢——陈奋!”
郭燕往里一看,是个服装随便的画家,可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陈奋这个挺熟悉的名字
是从哪听来的呢。
画家陈奋从人堆中心撂下画笔,走了出来,紧紧地抱住了王起明。
“起明!”
“陈奋!”
王起明一边和和陈奋拥抱,一边唤起郭燕的回忆:
“七年前,老爷车,美国的太阳,诗……”
“噢《太阳颂》那首诗!”
郭燕了起来。
“早就听说,你们两口子发了。”陈奋也显得非常非常激动。“想找你们,可是又找不
到你们的电话号码了!”“怎么样,混得好吧?”
“好什么?”陈奋也和小李一样,谈到自己的处境,总带着点涩味儿。
“还在画?”
“还在画。这么多年了,一直在这个中央公园画画,没挪过地方,画画,给这些老美画
画,挣几个散钱。”
“生意还好?”
“这活儿,跟陕北老农也差不多,靠天吃饭;就是靠法有点相反,老农盼下雨,我盼干
旱晴天,越干旱越好!要不,没人画像,我也就没有生意。”
“下雨怎么样?”
“下雨下雪就完了,只能呆在家里打盹儿混啦!”
王起明夫妇这时都注意到了陈奋的脸又黑又瘦。
正说话,有人坐上了陈奋架子前面的小板凳。
“嘿,生意一了!咱们有空再聊!”
陈奋赶忙坐了回去。
为了不影响陈奋的生意,王起明和郭燕决定告辞。
他把名片留在陈奋打开的颜料盒上,约陈奋下礼拜打电话,就赶快走了。
他们在走湖畔上,谁也没有再说话。他们在为自己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