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恐怖的时期很快地过去,和平的统治恢复了。人们照常和平地(至少是在表面上)生活下去,把战争当作了一场噩梦。然而实际上变化是在开始了。张军长被联军各将领推举为军事的领袖,从而又做了政治的领袖。他把政权抓在自己的手里,并且公开表示要施行新政。社会上开始有了一点新的气象,学生们也活动起来了。新的刊物又出版了三种。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也创刊了一种《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他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自然这些文章的材料和论点大半是从上海、北京等处的新杂志上找来的,因为他对于新思想还没有作深刻的研究,对于社会情况他也没有作精细的观察。他所有的只是一些生活经验,一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和青年的热情。至于觉民呢,他白天忙着学校的功课,晚上按时到琴那里去教书,对于周报的工作并不热心赞助。
周报是得到年轻人的欢迎的。第一期一千份不到一星期就卖完了。第二期也是这样。它出到第三期,就已经有了两三百个订阅者。周报社的中坚人物是跟觉慧同班的张惠如和高他一班的黄存仁,还有一个在“高师”读书的张还如,是张惠如的兄弟。他们都是觉慧敬爱的朋友。
周报创刊以后觉慧的生活有了一些改变。他第一次发见他面前有一个可以发散他的热情的工作、并且看见自己的思想变成文字印在纸上,一千份一千份地散布出去,各处的人都了解他的思想,有的人甚至于送了同情或者响应的回声来。这种快乐,在他的眼里竟然带了一种空幻的、崇高的性质。他本来很想把课余的时间完全花在周报上面,然而他又害怕会引起祖父的干涉或者还会给大哥添一些麻烦,便只好隐瞒着他跟周报的关系。
但是这也没有用处。终于有一天克明在觉慧的房里读到了周报和觉慧的文章。克明不说什么,只是冷笑一声就走了。不过他并没有报告祖父。从这时候起觉慧在家里就变得更小心了。他的活动,他的工作,他的志愿,他都不让家里的人知道,他甚至不告诉觉新,因为他知道大哥并不完全同情他的行动。
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因此在行动上他尽量地表现出来年轻人的热心。在很短的时期内他们的周报社发展成了一个研究和传播新文化的团体。每个星期天在少城公园池边茶棚里的周会,一二十个青年围坐在几张桌子旁边热烈地讨论各种社会问题;或者每周一两个黄昏里三五个社友聚集在某一个同学的家里,谈论各人将来的计划以及怎样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因为这一群还不到二十岁的新的播种者已经感染到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甚至在这些集会聚谈中,他们就已经夸大地把改革社会、解放人群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头了。还有一页一页排好的校样,印刷机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从印刷机上出来的一张一张印得非常美丽的报纸,以及一封一封从不认识的人寄来的信函——这一切在觉慧的生存中都是如此新鲜而有趣的。他以前从来不曾梦想过它们,然而如今它们来了,朴实而有力,抓住了他的渴望活动的青年的心。
在这种环境里,他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而同时他跟家庭却离得更远了。他觉得家里的人都不能够了解他。祖父永远摆出不亲切的严肃的面孔,陈姨太永远有着那张狡猾的擦得又红又白的粉脸,继母对他客气而不关心。大哥依旧天天实行他的“作揖主义”,嫂嫂的丰满的面庞也显得憔悴了,她的肚皮一天一天地大起来。叔叔和婶婶们已经在背后责备他近来对他们太傲慢了,没有一点子侄辈的礼貌。他们有一次居然在他继母的面前批评他的行动,要她好好管教他。在这个公馆里跟他接近的人现在就只有觉民。但是觉民有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工作,甚至在思想上,他们中间也有了显著的距离。此外还有一个人,他每一想起这个人的名字,他的心就变得非常柔和。他知道在这个公馆里至少还有一个人是爱他的。这个少女纯洁地、无私心地爱着他,时时刻刻都在为他祝福。他每一次看见那一对比嘴还更会讲话的眼睛,那一对被纯洁的爱燃烧着的眼睛,他觉得一种欲望在他的心里生长起来,他想在这一对眼睛里他可以找到一切,他甚至可以找到他的生活的目标。偶尔在感动和激情相继袭来的时候,他真想单单为了这一对眼睛放弃一切,而且他以为这是很值得的。然而他一旦走到外面,进入新的环境,跟新的朋友接触,他的眼界又变宽了。他觉得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他更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个少女的一对眼睛跟广大的世界比起来,却是太渺小了。他不能够单单为着那一对眼睛就放弃一切。他最近在北京出版的《奋斗》半月刊上面读过一篇热情横溢的文章。那位作者在文章里说,生在现代的中国青年并不是奢侈品,他们不是来享乐,是来受苦的。他们生活在这样黑暗的社会里面,他们的责任重大,他们应该把全部社会问题放在自己的肩头上,去一一地解决它们。他们当然没有精力顾到别的事情。最后作者教训似地劝告青年:“应该反对恋爱,不可轻惹情丝。”这篇文章的理论根据虽然非常薄弱,但是在当时它的确感动了不少的青年,尤其是那般怀抱着献身的热诚愿意为社会的进步服务、甚至有改革社会的抱负的青年。它给与觉慧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觉慧带着一颗颤抖的心读了它,他极其感动地立誓说,他愿意做一个作者所希望的那样的青年。在这时候他的脑子里浮现了一个具体化的美丽的社会的面目。他把那个纯洁的少女的爱情完全忘掉了。
然而这也只是暂时的。他在外面活动的时候的确忘记了鸣凤,但是回到家里,回到跟沙漠一样寂寞的家里,他又不能不想她,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恼。两种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战斗,或者更可以说是“社会”跟鸣凤在战斗。鸣凤是孤立的,而且她还有整个的礼教和高家全体家族做她的敌人。所以在他的脑子里的战斗中,鸣凤完全失败了。
不用说,鸣凤本人一点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她还是热烈地爱着他,暗中为他祝福,有时候她也期待着,祈祷着他有一天会拯救她,把她从污泥里救出来。她的生活不再像从前那样地困苦了,主人们对她比较温和多了,而且纯洁的爱情又鼓舞着她,给她造就了美妙的幻梦,使她忘记了现实的一切。然而她总是很谦逊的,便是在幻梦中,她也并不十分大胆,她甚至想不到跟他平等地生活在一处,她只想做他的忠顺的奴隶,不过是他一个人的奴隶。在她看来只要能够做到这一层,就是她的莫大的幸福了。但是事实常常跟人意相反,它无情地毁灭了多少人的希望。并不要多久的时间,鸣凤就会知道在她的面前究竟摆着什么样的结局了。
在《黎明周报》第四期付印以后,一个傍晚觉慧同觉民一起到琴的家去。
张太太和琴正坐在窗下阶上闲谈,看见他们走来,便叫李嫂端出了两把椅子,让他们也坐在那里谈些闲话。
“你们的周报第三期看见了。那篇攻击旧家庭的文章一定是你写的。你为什么用个那么古怪的名字——刃鸣?”琴含笑地对觉慧说。
觉慧带笑地分辩说:“你怎么晓得是我写的?我偏说不是我写的。”
“我不信。我看那口气完全像你写的。你不承认,我问二表哥!”她说着便侧过脸去看觉民,觉民微笑地点了点头。
“那么你给我们的周报写一两篇文章好不好?”觉慧趁这个机会向琴央求道。
“你晓得我不会写,何必要我来献丑!让我做一个读者就是了,”琴谦虚地答道。
“周报第四期已经付印了。这一期有一篇鼓吹女子剪发的文章,不过是男人写的。关于这个问题上海报纸上也有人讨论过。在北京、上海那些大地方已经有人实行剪发了。我们省里还不见有人谈起。最好你们自己发表一点意见。我们周报很愿意刊登。”
琴微微一笑。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光闪闪地望着觉慧,一面热烈地说,但是声音并不高:“这个问题这几天我们学堂里头大家讨论得很热心。自然我们大部分都是赞成剪发的。有两三个同学很想把辫子剪去,但是又怕发生别的问题,所以终于没有剪。大家都没有决心,又没有勇气。许倩如也决定要剪发,但是她也还没有实行。做一个先锋,的确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在报纸上多多鼓吹……”
“你呢?”觉慧依旧带笑地问,好像是故意在逼琴。
琴看了她的母亲一眼,张太太躺在藤椅上半闭着眼睛露出笑容,似乎并不注意他们的谈话。这是张太太的常态。因此觉民弟兄并不惊奇,也就不去注意他们的姑母。
“我吗?你等着看罢。”又一个微笑掩饰了琴的面部表情。她真聪明,不给人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同时又并不把自己表现得有丝毫的懦弱。——觉慧不能不这样地想。
“那么文章呢?”觉慧笑着问,依旧不肯放松她。
她微笑着,不答话,思索了一下,才低声说:“好,我答应你写一篇。……我想解释剪发的好处,那当然是有很多的,譬如合于卫生,节省时间,便于工作,以及减少社会上歧视女子的心理,……这几层都可以提出来说。不晓得你们周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跟我这些意见是不是完全一样?如果是的话,我就用不着写了。”
觉慧现出很高兴的样子,连忙接口说:“并不完全相同。你快点写,下期一定发表。”
过了一会儿,琴忽然问觉民:“你们学堂的游艺会究竟什么时候开?这学期又快要完了。”
“大概不会开了,现在连提也没有人提起了,”觉民回答道;“我们去年花了不少的功夫好容易把《宝岛》练熟了,现在连上台的机会也没有,真是冤枉。这完全是打仗给我们打掉了的。我还记得我同三弟两个人怎样担心,恐怕上台的时候穿了西装不合身,或者简直不会穿。我们学堂里头除了朱先生是英国人整天穿西装外,只有校长有一套西装,照例每年开游艺会的时候穿一次,此外就没有看见什么人穿西装了。”
“岂但演戏,便是开放女禁的事也给打仗打掉了。现在这学期又快完了。招收女生的话简直没有人提起了,校长也不声不响。其实,校长本来就是爱说空话的人,”觉慧说着颇觉愤慨。觉民用不满意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似乎怪他不该把这个消息透露给琴知道。
觉慧的话果然发生了效力,琴的脸色突然阴暗了。她忽然关心地低声问觉民:“是真的吗?”她迫切地等待着他的回答。她盼望他出来证明觉慧的话是说来骗她的。
觉民不敢看她的眼睛,害怕看见她的遭受打击后的表情。他掉开头,用忧郁的声音回答道:“现在还不晓得究竟怎样。不过据现在的情形看来,希望大概很少。本来要做一件开端的事情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也需要很大的勇气。”他知道他的话会使她感到失望,便安慰她道:“琴妹,其实我们学堂也不能说办得怎么好,你不进去也不是什么可惜的事。有机会我还是劝你到上海、北京一带去升学。而且你要到明年才毕业。虽然我们学堂也招收有同等学历的学生,不过你毕业后去考更有把握些,那个时候也许会开放女禁。”他说这些话只是为了安慰她,也并不去深究自己的话里究竟含了多少的可能性。琴也了解这个意思,便不再说什么了。她知道她的周围还有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阻止她走向幸福的路,要征服这些障碍,她还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更多的精力。
在这次谈话以后不到三天,琴果然把文章写好了。洁白的稿纸上布满了娟秀的字迹,写得异常工整。觉慧好像得到宝贝似地把文章拿了去。在第五期的周报上琴的文章登出来了,并且加上了觉慧的按语。接着在第六期周报上又出现了许倩如的文章。还有二十多个女学生先后写了信来表示同意。在短时期内女子剪发的问题就轰动社会了。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有一天早晨琴到了学校里,在操场的一角,看见许倩如站在一株柳树下面,许多同学正围着她谈笑。琴插身进去。她看见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倩如的头上,便也把眼光往那里送去。她惊奇地发见倩如的头今天特别好看。倩如正掉过头去回答一个同学的问话,她的后颈在琴的眼前一晃,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里发亮,琴看见一段雪白的肉,露出在短短的衣领上,再上面便是一排剪齐了的头发松松地搭在耳后,刚刚跟耳朵一样齐,从前那根光滑的大辫子没有了。这个头显得更新鲜,更可爱,而且配上倩如高谈阔论时那种飘逸的神情显得更动人。
以前琴虽然主张剪发,但是心里还有点担心,害怕剪了发样子不好看。现在她看见了倩如的头,便放心了。不过她忽然觉得在倩如的面前自己显得委琐起来。她带着羡慕与赞美的眼光望着倩如的后颈,她亲切地跟倩如谈话,她觉得跟倩如做朋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你怎么把辫子剪去的?”琴带笑问道。
倩如笑着看琴,她做了一个手势,用清朗的声音说:“一把剪刀,一双手,辫子就掉下来了。”说到这里,她又把手当作剪刀做出当时剪头发的样子。
“我不相信就这么简单,”一个同学努了嘴说。“哪个给你剪的?”
“你们想还有哪个?”倩如笑了,“不消说就是我的老奶妈。
我家里再没有别的人。我父亲当然不会给我剪。”
“老奶妈?她居然肯给你剪?”琴惊讶地问。
“有什么不肯?我要她剪,她当然会给我剪。她从来都是听我的话。我父亲同情我的主张,他自然不反对。其实即使他反对,也没有用处。我要怎样做就怎样做,别人管不着我。”倩如说话时,态度非常坚定,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笑容。
“说得好,我明天也要把头发剪掉,”一个娇小身材的同学红了脸说。
“文,我晓得你有这胆量,”倩如对那个同学点了点头,表示赞许。文便是那个同学的名字。倩如又用她的眼光在众人的脸上扫了一遍。她奇怪再没有一个人出来响应文的话。“还有哪个人有胆量剪头发?”她嘲笑地问道。
“我,”一个尖锐的声音在后面响起来,接着一个瘦脸的同学挤进了这个圈子。她在学校里喜欢活动,而且年纪最大,同学们给她起了一个“老密斯”的绰号。她也是一个说得出做得到的人。
倩如的眼光又落在琴的脸上,她问道:“蕴华,你呢?”
琴忽然觉得自己受不住倩如的眼光,她的脸马上变得通红,她低下头半晌说不出一句话。这时候她的确还不能够确定自己究竟有没有勇气剪掉头发。
“蕴华,我了解你,你处境困难,”倩如声音朗朗地说,琴不知道倩如是在嘲笑她,抑或是同情她。“在你们那种绅士家庭里头,只有吟点诗,行点酒令,打点牌,吵点架,诸如此类的事才是对的;到学堂里读书已经是例外又例外的了,再要闹什么新花样,像男人一样地剪掉头发,恐怕哪个人都要拚命反对。在你们府上卫道的人太多了。”
众人哄然大笑,都把眼光往琴的脸上射。琴感到羞愧和悔恨。她的眼泪不能制止地淌了出来。她一个人默默地走开了。
倩如继续说:“现在要剪头发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刚才我到学堂来,一路上被一些学生同流氓、亸神(即一些专门调戏妇女的年轻人)跟着。什么‘小尼姑’、‘鸭屁股’,还有许多不堪入耳的下流话,他们指手划脚地一面笑一面说。我做出毫不在乎的样子尽管往前面走。本来我出门时,老奶妈就劝我坐轿子,免得在路上让那般人跟着纠缠不清。我倒不怕,我故意要试试我的勇气。我为什么要害怕他们?我也是一个人,我的事情跟别人有什么相干?我要怎样做,就怎样做。……他们也拿我没有办法。”
接着她又咬紧牙齿做出愤恨的样子说:“那般色鬼真可恨,把你纠缠着,一点也不肯放松,意志稍微薄弱一点的人怎么经得起?总之男人都是坏东西,没有一个好的。”
“那么你将来就不嫁人?”一个平日最爱开玩笑的同学说着,噗嗤地笑了。
“我吗?我是不嫁人的,”她骄傲地说,一面又挖苦众人道:“我不像你们日日夜夜都在梦想嫁一个如意的‘黑漆板凳’。这个有表哥啦,那个有表弟啦,那个又有什么干哥哥啦。蓉,你的表哥还有信来吗?”她说到这里忍不住笑出声来。蓉就是那个最爱开玩笑的同学,她涨红了脸,第一个不依,嚷着要来拧倩如的嘴,接着众人都要动手向倩如算账。倩如连忙带笑地从人丛中逃了出来。她正要向课堂跑去,忽然看见琴一个人痴立在旁边另一株柳树下出神。她才想起方才不该对琴说了那些话,心上过意不去,打算走去向琴解释一下。但是她刚走了两步,上课铃就响了。
在课堂里许倩如和琴同坐在一张小书桌后面。一个将近五十岁的戴了老光眼镜的国文教员捧着一本《古文观止》在讲台上面讲解韩愈的《师说》。学生们也很用心地工作。有的摊开小说在看,有的拿了英文课本小声在读,有的在编织东西,有的在跟同伴咬耳朵谈心。倩如看见琴默默地望着面前摊开的《古文观止》出神,便从练习簿上撕下一页纸,用铅笔写了几行字,一声不响地送到琴的面前。她写的是:“你恨我吗?我说那些话全是出于无心。我并不想挖苦你。我早知道这些话会使你痛苦,我就不说了。请你原谅我。”
琴读了字条以后慢慢地拿起笔来,也在上面写了一些字,送到倩如的面前,上面写的是:“你误会了,我并不恨你。我反而赞美你,羡慕你。无论如何你有勇气,我没有。我的希望,我的志愿,你是知道的;我的处境,你也是知道的。你想我应该怎样办?”
“蕴华,我相信你不是没有勇气的女子。你不记得你还说过我们应该不顾一切,坚决地奋斗,给后来的姐妹们开辟一条新路吗?”
“倩如,我现在才知道我自己。我的确是一个没有勇气的女子。我自己造了一个希望,我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向这个希望走去。可是一旦逼近这个希望时,我却有点胆怯了。顾虑也多起来了。我不敢毅然前进了。”
“华,难道你不知道这样会使你自己陷在更不幸的境地中吗?”
“倩,我爱我的前途,我也爱我的母亲。男女同学、女子剪发这类事情都是她反对的。我平日觉得应该不顾母亲的反对和亲戚的嘲笑、责难,一个人独断独行。但是到了一举手就可以如愿的时候,我却想到我这种举动会使母亲受着多大的打击,我的心又软了,我的意志又动摇了。我想她苦苦居孀把我养育成人,平日又那样爱我,体贴我,我反而给她招来社会的嘲笑、亲戚的责难、她自己的希望的破灭等等。这个打击太大了,她受不住。为了她,我宁肯牺牲我自己的前途。”
“华,你不知道这种牺牲没有多大的意义吗?如果我们真该牺牲,我们也不能为一个人牺牲,我们应该为无数的将来的姐妹们牺牲。要是我们牺牲了,她们将来可以得到幸福,这牺牲才是值得的,才是有意义的。”从倩如的狂草的字迹看来,可以知道她是多么愤慨。两页纸已经写完了。
“倩,这一点就是我们两人的不同处,你的理智可以征服感情,我的理智则常被感情征服。在理论上我不能够说你的话不对,但事实上我却不能够照你的话做。我一想到母亲,我的心就软了。而且实在说,在我看来,与其为那些我甚至不会见面的将来的姐妹们牺牲,还不如为那个爱我而又为我所爱的母亲牺牲更踏实一点。”
“华,这是你的由衷之言吗?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道也不反抗?你能够这样地为她牺牲吗?快答复我这个问题。不要逃避!”依旧是狂草的字迹。
“倩,不要问我这一个问题,不要问我这一个问题,我请求你。”纸上有了一两滴泪珠。
“华,我再问你:我知道你和你表哥很要好。假如你表哥是一个贫家子弟,另外又有一个富家儿来向你母亲提亲,你如果坚持要嫁给你表哥的话,你母亲会含着眼泪对你说:‘我把你苦苦养育成人,原是望你将来嫁到富家去享福,我才可以放心。如果你不肯听我的话,一定要嫁到贫家去吃苦,那么你就不是我的女儿了。’这时候你怎么办?是的,我知道,每个母亲在选择女婿时都会问她的女儿道:‘你愿意去享福呢,还是去受苦?’母亲的选择自然是去享福。至于无爱的结婚,精神上的痛苦……这一切都是母亲所不顾念的。做母亲的有权利要求这牺牲吗?没有,她没有这权利。譬如你告诉过我你大表哥和梅姐的事。如果你母亲给你决定了一个和梅姐同样的命运,你也顺从吗?你愿意像你梅姐那样白白地任人播弄一生吗?”倩如在后面一连加了六七个问号。
“倩,不要问我这个问题,我请求你,我的心乱极了。让我仔细思索一下。”
“华,到了这时候你还不把眼睛睁开?你不要迟疑了。我看你在旧家庭里处得太久,旧习惯染得太深了。你如果不想法早些把它完全摆脱掉,你将来会做第二个梅姐。……”
这一次琴不回答了。倩如偏了头去看琴的脸。她看见琴的眼睛里有泪珠。她的心也就软了。她伸手把琴的放在膝上的一只手紧紧握着,她觉得琴的手在颤动,因此她把它握得更紧一些。如果不是在课堂里的话,她真想去拥抱琴了。她把眼光往讲台上一扫,看见那个国文教员正背转身子在黑板上写字,便把嘴放在琴的耳边低声说:“蕴华,也许我的话说得过火。不过我爱护你,我希望你做一个勇敢的新女子,我不愿意你得到你梅姐那样的命运。我劝你鼓起勇气奋斗。跟着时代走的人终于会得到酬报。可悲的是做一个落伍者而抱恨终身。”
琴不回答,但是掉过头来用感激的眼光看了倩如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
接连着上了两小时的国文课不久就完了。倩如站起来拉着琴往外面走,刚走到门口看见国文教员要出去,便站住了让他先走。她的头突然被他注意到了,他投了一瞥恐怖的眼光在她的短发上,急急地逃走了,像遇到了恶魔一样。倩如昂起头跟着他走出去,她甚至不曾红脸,只是接连地冷笑几声。然后她把琴拉到操场上柳树的下去谈心,直谈到上第四堂课的时候,因为她们那一班第三堂课的教员请假。
午后琴和倩如下了课正要回家的时候,文和“老密斯”留住她们,要倩如给她们剪发。
十多个学生挤在文的寝室里,她们把门关了,让文坐在窗前,一把剪刀很快地就把那根光滑的辫子剪掉了。倩如拿着剪刀得意地把文的头发修了又修,直到文照着镜子说了一声满意为止。“老密斯”倒不像文那样细心考究,倩如很快地就给她弄好了。
忽然门上起了叩声,这是表示舍监走近的暗号,于是众人开了门,散去了。
琴和倩如一起走了几条街。琴觉得人们的眼光都盯在她们的头上和脸上。好像她自己也剪掉了辫子似的,她暴露在轻视与侮辱的眼光下面了。同时不堪入耳的下流话又从那些在后面跟着她们的男子的口里接连地送过来。她的脸通红,她不敢抬起头,也不好意思跟倩如谈话,只顾加速脚步向前走。到了十字路口,倩如要跟琴分手了,琴却苦苦地留住倩如,要倩如陪她回家。她说一个人在街上走不大方便,两个人一路,可以使人胆壮。
其实琴邀倩如到她的家去,还有一个用意,她想借此观察母亲对女子剪发的态度,而且她还希望倩如用辩才说服她的母亲。张太太当着倩如的面虽然不说什么,但是从张太太的谈话和态度上看来,琴知道她的母亲是反对女子剪发的。
这天晚上倩如去了以后,张太太叹息道:“这样一个好姑娘,也学着闹新花样,弄得小姐不像小姐,尼姑不像尼姑,简直失了大家的闺范。她倒也讨人欢喜。只可惜她母亲死早了,没有人管教她,任她一个人独行独断,将来不晓得会弄成什么样子。真可惜。”张太太说了又叹气,她觉得世界一天一天地变得更古怪了,将来不知道还会变到什么样子。她在追想过去了的黄金时代。忽然她一转眼,看见琴的带着祈求的、欲语又止的神情,便惊讶地问道:“琴儿,你有什么事情?”
“妈,我想学倩如那样把头发剪掉,”琴说着,便埋下头去。
“你说什么?你想学倩如?你要人家笑我没有家教吗?”张太太吃惊地说,她好像受到了什么意外的大打击似的,她甚至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像倩如那样并没有什么不好!”琴涨红了脸,虽然觉得希望已经去了一半,但是她仍然鼓起勇气说。“学堂里好多同学都剪了发。剪了发又方便,又好看,还有种种别的好处。……”她正要详细地解释下去,却被她的母亲阻止了。
张太太现出不耐烦的神气挥手说:“我不要听你的大道理。讲道理我当然讲不过你,你的道理很多。你的花样也很多,今天要这样,明天又要那样。……还有一件事情,我没有告诉你。前几天你钱伯母来给你做媒,说男家家里很有钱,子弟也还漂亮,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家里有的钱够他一生吃著不尽,嫁到那边去很可以享福。钱伯母怂恿我答应这件亲事,不过我想你一定不愿意,所以索性谢绝了。我说你的年纪还轻,我又只有你一个女儿,打算过几年再提婚事。……不过照现在的情形看来,我想还是把你早早嫁出去的好,免得你天天闹什么新花样,将来名声坏了,没有人要你,”张太太慢慢地说,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有疲倦的微笑。琴不知道她母亲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但是这些话已经够给琴一个大的打击了。“家里很有钱”,“子弟也还漂亮”,“没有读过多少书”,“还是把你早早嫁出去的好”,这几句话轮流地在她的耳边响着。她的眼前立刻现出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面躺满了年轻女子的尸体。这条路从她的眼前伸长出去,一直到无穷。她明白了,这条路是几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饱了那些女子的血泪,她们被人拿镣铐锁住,赶上这条路来,让她们跪在那里,用她们的血泪灌溉土地,让野兽们撕裂、吞食她们的身体。起初她们还呻吟,哀哭,祈祷,盼望有人把她们从这条路上救出去。但是并不要多久的时间,她们的希望就破灭了,她们的血泪也流尽了,于是倒下来,在那里咽了最后的一口气。从遥远的几千年前到现在,这条路上,不知断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不知浸饱了多少女子的血泪。仔细看去,这条路上没有一个干净的尸体,那些女子都是流尽了眼泪,呕尽了心血,作了最后的挣扎,然后倒下来,闭了她们的还有火在燃烧的眼睛。啊!这里面不知埋葬了多少、多少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
一种渴欲诉诸正义的感情在琴的身体内发生了。几个大问题在她的脑子里盘旋:“牺牲,这样的牺牲究竟给谁带来了幸福呢?”“难道因为几千年来这条路上就浸饱了女人的血泪,所以现在和将来的女人还要继续在那里断送她们的青春,流尽她们的眼泪,呕尽她们的心血吗?”“难道女人只是男人的玩物吗?”最后一个更大的问题:“你愿意抛弃你所爱的人,去做别人的玩物吗?”她觉得这时候她已经跪在那条路上了,耳边一阵呻吟,眼前一片血肉模糊的景象。她还有什么勇气来回答上面的问题?正义是那样地渺茫!她的希望完全破灭了。她不能够支持下去,便捧着脸哭起来。
“琴儿,你怎样了?什么话伤了你的心?”张太太惊愕地站起来,走到琴的身边,温和地安慰她说。
琴哭得更伤心了,她挣脱了母亲的手,好像在跟谁挣扎似的,她悲声地喃喃说:“我不走那条路。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
------------------
--------------------------------------------------------------------------------
恐怖的时期很快地过去,和平的统治恢复了。人们照常和平地(至少是在表面上)生活下去,把战争当作了一场噩梦。然而实际上变化是在开始了。张军长被联军各将领推举为军事的领袖,从而又做了政治的领袖。他把政权抓在自己的手里,并且公开表示要施行新政。社会上开始有了一点新的气象,学生们也活动起来了。新的刊物又出版了三种。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也创刊了一种《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他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自然这些文章的材料和论点大半是从上海、北京等处的新杂志上找来的,因为他对于新思想还没有作深刻的研究,对于社会情况他也没有作精细的观察。他所有的只是一些生活经验,一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和青年的热情。至于觉民呢,他白天忙着学校的功课,晚上按时到琴那里去教书,对于周报的工作并不热心赞助。
周报是得到年轻人的欢迎的。第一期一千份不到一星期就卖完了。第二期也是这样。它出到第三期,就已经有了两三百个订阅者。周报社的中坚人物是跟觉慧同班的张惠如和高他一班的黄存仁,还有一个在“高师”读书的张还如,是张惠如的兄弟。他们都是觉慧敬爱的朋友。
周报创刊以后觉慧的生活有了一些改变。他第一次发见他面前有一个可以发散他的热情的工作、并且看见自己的思想变成文字印在纸上,一千份一千份地散布出去,各处的人都了解他的思想,有的人甚至于送了同情或者响应的回声来。这种快乐,在他的眼里竟然带了一种空幻的、崇高的性质。他本来很想把课余的时间完全花在周报上面,然而他又害怕会引起祖父的干涉或者还会给大哥添一些麻烦,便只好隐瞒着他跟周报的关系。
但是这也没有用处。终于有一天克明在觉慧的房里读到了周报和觉慧的文章。克明不说什么,只是冷笑一声就走了。不过他并没有报告祖父。从这时候起觉慧在家里就变得更小心了。他的活动,他的工作,他的志愿,他都不让家里的人知道,他甚至不告诉觉新,因为他知道大哥并不完全同情他的行动。
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因此在行动上他尽量地表现出来年轻人的热心。在很短的时期内他们的周报社发展成了一个研究和传播新文化的团体。每个星期天在少城公园池边茶棚里的周会,一二十个青年围坐在几张桌子旁边热烈地讨论各种社会问题;或者每周一两个黄昏里三五个社友聚集在某一个同学的家里,谈论各人将来的计划以及怎样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因为这一群还不到二十岁的新的播种者已经感染到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甚至在这些集会聚谈中,他们就已经夸大地把改革社会、解放人群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头了。还有一页一页排好的校样,印刷机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从印刷机上出来的一张一张印得非常美丽的报纸,以及一封一封从不认识的人寄来的信函——这一切在觉慧的生存中都是如此新鲜而有趣的。他以前从来不曾梦想过它们,然而如今它们来了,朴实而有力,抓住了他的渴望活动的青年的心。
在这种环境里,他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而同时他跟家庭却离得更远了。他觉得家里的人都不能够了解他。祖父永远摆出不亲切的严肃的面孔,陈姨太永远有着那张狡猾的擦得又红又白的粉脸,继母对他客气而不关心。大哥依旧天天实行他的“作揖主义”,嫂嫂的丰满的面庞也显得憔悴了,她的肚皮一天一天地大起来。叔叔和婶婶们已经在背后责备他近来对他们太傲慢了,没有一点子侄辈的礼貌。他们有一次居然在他继母的面前批评他的行动,要她好好管教他。在这个公馆里跟他接近的人现在就只有觉民。但是觉民有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工作,甚至在思想上,他们中间也有了显著的距离。此外还有一个人,他每一想起这个人的名字,他的心就变得非常柔和。他知道在这个公馆里至少还有一个人是爱他的。这个少女纯洁地、无私心地爱着他,时时刻刻都在为他祝福。他每一次看见那一对比嘴还更会讲话的眼睛,那一对被纯洁的爱燃烧着的眼睛,他觉得一种欲望在他的心里生长起来,他想在这一对眼睛里他可以找到一切,他甚至可以找到他的生活的目标。偶尔在感动和激情相继袭来的时候,他真想单单为了这一对眼睛放弃一切,而且他以为这是很值得的。然而他一旦走到外面,进入新的环境,跟新的朋友接触,他的眼界又变宽了。他觉得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他更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个少女的一对眼睛跟广大的世界比起来,却是太渺小了。他不能够单单为着那一对眼睛就放弃一切。他最近在北京出版的《奋斗》半月刊上面读过一篇热情横溢的文章。那位作者在文章里说,生在现代的中国青年并不是奢侈品,他们不是来享乐,是来受苦的。他们生活在这样黑暗的社会里面,他们的责任重大,他们应该把全部社会问题放在自己的肩头上,去一一地解决它们。他们当然没有精力顾到别的事情。最后作者教训似地劝告青年:“应该反对恋爱,不可轻惹情丝。”这篇文章的理论根据虽然非常薄弱,但是在当时它的确感动了不少的青年,尤其是那般怀抱着献身的热诚愿意为社会的进步服务、甚至有改革社会的抱负的青年。它给与觉慧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觉慧带着一颗颤抖的心读了它,他极其感动地立誓说,他愿意做一个作者所希望的那样的青年。在这时候他的脑子里浮现了一个具体化的美丽的社会的面目。他把那个纯洁的少女的爱情完全忘掉了。
然而这也只是暂时的。他在外面活动的时候的确忘记了鸣凤,但是回到家里,回到跟沙漠一样寂寞的家里,他又不能不想她,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恼。两种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战斗,或者更可以说是“社会”跟鸣凤在战斗。鸣凤是孤立的,而且她还有整个的礼教和高家全体家族做她的敌人。所以在他的脑子里的战斗中,鸣凤完全失败了。
不用说,鸣凤本人一点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她还是热烈地爱着他,暗中为他祝福,有时候她也期待着,祈祷着他有一天会拯救她,把她从污泥里救出来。她的生活不再像从前那样地困苦了,主人们对她比较温和多了,而且纯洁的爱情又鼓舞着她,给她造就了美妙的幻梦,使她忘记了现实的一切。然而她总是很谦逊的,便是在幻梦中,她也并不十分大胆,她甚至想不到跟他平等地生活在一处,她只想做他的忠顺的奴隶,不过是他一个人的奴隶。在她看来只要能够做到这一层,就是她的莫大的幸福了。但是事实常常跟人意相反,它无情地毁灭了多少人的希望。并不要多久的时间,鸣凤就会知道在她的面前究竟摆着什么样的结局了。
在《黎明周报》第四期付印以后,一个傍晚觉慧同觉民一起到琴的家去。
张太太和琴正坐在窗下阶上闲谈,看见他们走来,便叫李嫂端出了两把椅子,让他们也坐在那里谈些闲话。
“你们的周报第三期看见了。那篇攻击旧家庭的文章一定是你写的。你为什么用个那么古怪的名字——刃鸣?”琴含笑地对觉慧说。
觉慧带笑地分辩说:“你怎么晓得是我写的?我偏说不是我写的。”
“我不信。我看那口气完全像你写的。你不承认,我问二表哥!”她说着便侧过脸去看觉民,觉民微笑地点了点头。
“那么你给我们的周报写一两篇文章好不好?”觉慧趁这个机会向琴央求道。
“你晓得我不会写,何必要我来献丑!让我做一个读者就是了,”琴谦虚地答道。
“周报第四期已经付印了。这一期有一篇鼓吹女子剪发的文章,不过是男人写的。关于这个问题上海报纸上也有人讨论过。在北京、上海那些大地方已经有人实行剪发了。我们省里还不见有人谈起。最好你们自己发表一点意见。我们周报很愿意刊登。”
琴微微一笑。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光闪闪地望着觉慧,一面热烈地说,但是声音并不高:“这个问题这几天我们学堂里头大家讨论得很热心。自然我们大部分都是赞成剪发的。有两三个同学很想把辫子剪去,但是又怕发生别的问题,所以终于没有剪。大家都没有决心,又没有勇气。许倩如也决定要剪发,但是她也还没有实行。做一个先锋,的确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在报纸上多多鼓吹……”
“你呢?”觉慧依旧带笑地问,好像是故意在逼琴。
琴看了她的母亲一眼,张太太躺在藤椅上半闭着眼睛露出笑容,似乎并不注意他们的谈话。这是张太太的常态。因此觉民弟兄并不惊奇,也就不去注意他们的姑母。
“我吗?你等着看罢。”又一个微笑掩饰了琴的面部表情。她真聪明,不给人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同时又并不把自己表现得有丝毫的懦弱。——觉慧不能不这样地想。
“那么文章呢?”觉慧笑着问,依旧不肯放松她。
她微笑着,不答话,思索了一下,才低声说:“好,我答应你写一篇。……我想解释剪发的好处,那当然是有很多的,譬如合于卫生,节省时间,便于工作,以及减少社会上歧视女子的心理,……这几层都可以提出来说。不晓得你们周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跟我这些意见是不是完全一样?如果是的话,我就用不着写了。”
觉慧现出很高兴的样子,连忙接口说:“并不完全相同。你快点写,下期一定发表。”
过了一会儿,琴忽然问觉民:“你们学堂的游艺会究竟什么时候开?这学期又快要完了。”
“大概不会开了,现在连提也没有人提起了,”觉民回答道;“我们去年花了不少的功夫好容易把《宝岛》练熟了,现在连上台的机会也没有,真是冤枉。这完全是打仗给我们打掉了的。我还记得我同三弟两个人怎样担心,恐怕上台的时候穿了西装不合身,或者简直不会穿。我们学堂里头除了朱先生是英国人整天穿西装外,只有校长有一套西装,照例每年开游艺会的时候穿一次,此外就没有看见什么人穿西装了。”
“岂但演戏,便是开放女禁的事也给打仗打掉了。现在这学期又快完了。招收女生的话简直没有人提起了,校长也不声不响。其实,校长本来就是爱说空话的人,”觉慧说着颇觉愤慨。觉民用不满意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似乎怪他不该把这个消息透露给琴知道。
觉慧的话果然发生了效力,琴的脸色突然阴暗了。她忽然关心地低声问觉民:“是真的吗?”她迫切地等待着他的回答。她盼望他出来证明觉慧的话是说来骗她的。
觉民不敢看她的眼睛,害怕看见她的遭受打击后的表情。他掉开头,用忧郁的声音回答道:“现在还不晓得究竟怎样。不过据现在的情形看来,希望大概很少。本来要做一件开端的事情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也需要很大的勇气。”他知道他的话会使她感到失望,便安慰她道:“琴妹,其实我们学堂也不能说办得怎么好,你不进去也不是什么可惜的事。有机会我还是劝你到上海、北京一带去升学。而且你要到明年才毕业。虽然我们学堂也招收有同等学历的学生,不过你毕业后去考更有把握些,那个时候也许会开放女禁。”他说这些话只是为了安慰她,也并不去深究自己的话里究竟含了多少的可能性。琴也了解这个意思,便不再说什么了。她知道她的周围还有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阻止她走向幸福的路,要征服这些障碍,她还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更多的精力。
在这次谈话以后不到三天,琴果然把文章写好了。洁白的稿纸上布满了娟秀的字迹,写得异常工整。觉慧好像得到宝贝似地把文章拿了去。在第五期的周报上琴的文章登出来了,并且加上了觉慧的按语。接着在第六期周报上又出现了许倩如的文章。还有二十多个女学生先后写了信来表示同意。在短时期内女子剪发的问题就轰动社会了。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有一天早晨琴到了学校里,在操场的一角,看见许倩如站在一株柳树下面,许多同学正围着她谈笑。琴插身进去。她看见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倩如的头上,便也把眼光往那里送去。她惊奇地发见倩如的头今天特别好看。倩如正掉过头去回答一个同学的问话,她的后颈在琴的眼前一晃,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里发亮,琴看见一段雪白的肉,露出在短短的衣领上,再上面便是一排剪齐了的头发松松地搭在耳后,刚刚跟耳朵一样齐,从前那根光滑的大辫子没有了。这个头显得更新鲜,更可爱,而且配上倩如高谈阔论时那种飘逸的神情显得更动人。
以前琴虽然主张剪发,但是心里还有点担心,害怕剪了发样子不好看。现在她看见了倩如的头,便放心了。不过她忽然觉得在倩如的面前自己显得委琐起来。她带着羡慕与赞美的眼光望着倩如的后颈,她亲切地跟倩如谈话,她觉得跟倩如做朋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你怎么把辫子剪去的?”琴带笑问道。
倩如笑着看琴,她做了一个手势,用清朗的声音说:“一把剪刀,一双手,辫子就掉下来了。”说到这里,她又把手当作剪刀做出当时剪头发的样子。
“我不相信就这么简单,”一个同学努了嘴说。“哪个给你剪的?”
“你们想还有哪个?”倩如笑了,“不消说就是我的老奶妈。
我家里再没有别的人。我父亲当然不会给我剪。”
“老奶妈?她居然肯给你剪?”琴惊讶地问。
“有什么不肯?我要她剪,她当然会给我剪。她从来都是听我的话。我父亲同情我的主张,他自然不反对。其实即使他反对,也没有用处。我要怎样做就怎样做,别人管不着我。”倩如说话时,态度非常坚定,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笑容。
“说得好,我明天也要把头发剪掉,”一个娇小身材的同学红了脸说。
“文,我晓得你有这胆量,”倩如对那个同学点了点头,表示赞许。文便是那个同学的名字。倩如又用她的眼光在众人的脸上扫了一遍。她奇怪再没有一个人出来响应文的话。“还有哪个人有胆量剪头发?”她嘲笑地问道。
“我,”一个尖锐的声音在后面响起来,接着一个瘦脸的同学挤进了这个圈子。她在学校里喜欢活动,而且年纪最大,同学们给她起了一个“老密斯”的绰号。她也是一个说得出做得到的人。
倩如的眼光又落在琴的脸上,她问道:“蕴华,你呢?”
琴忽然觉得自己受不住倩如的眼光,她的脸马上变得通红,她低下头半晌说不出一句话。这时候她的确还不能够确定自己究竟有没有勇气剪掉头发。
“蕴华,我了解你,你处境困难,”倩如声音朗朗地说,琴不知道倩如是在嘲笑她,抑或是同情她。“在你们那种绅士家庭里头,只有吟点诗,行点酒令,打点牌,吵点架,诸如此类的事才是对的;到学堂里读书已经是例外又例外的了,再要闹什么新花样,像男人一样地剪掉头发,恐怕哪个人都要拚命反对。在你们府上卫道的人太多了。”
众人哄然大笑,都把眼光往琴的脸上射。琴感到羞愧和悔恨。她的眼泪不能制止地淌了出来。她一个人默默地走开了。
倩如继续说:“现在要剪头发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刚才我到学堂来,一路上被一些学生同流氓、亸神(即一些专门调戏妇女的年轻人)跟着。什么‘小尼姑’、‘鸭屁股’,还有许多不堪入耳的下流话,他们指手划脚地一面笑一面说。我做出毫不在乎的样子尽管往前面走。本来我出门时,老奶妈就劝我坐轿子,免得在路上让那般人跟着纠缠不清。我倒不怕,我故意要试试我的勇气。我为什么要害怕他们?我也是一个人,我的事情跟别人有什么相干?我要怎样做,就怎样做。……他们也拿我没有办法。”
接着她又咬紧牙齿做出愤恨的样子说:“那般色鬼真可恨,把你纠缠着,一点也不肯放松,意志稍微薄弱一点的人怎么经得起?总之男人都是坏东西,没有一个好的。”
“那么你将来就不嫁人?”一个平日最爱开玩笑的同学说着,噗嗤地笑了。
“我吗?我是不嫁人的,”她骄傲地说,一面又挖苦众人道:“我不像你们日日夜夜都在梦想嫁一个如意的‘黑漆板凳’。这个有表哥啦,那个有表弟啦,那个又有什么干哥哥啦。蓉,你的表哥还有信来吗?”她说到这里忍不住笑出声来。蓉就是那个最爱开玩笑的同学,她涨红了脸,第一个不依,嚷着要来拧倩如的嘴,接着众人都要动手向倩如算账。倩如连忙带笑地从人丛中逃了出来。她正要向课堂跑去,忽然看见琴一个人痴立在旁边另一株柳树下出神。她才想起方才不该对琴说了那些话,心上过意不去,打算走去向琴解释一下。但是她刚走了两步,上课铃就响了。
在课堂里许倩如和琴同坐在一张小书桌后面。一个将近五十岁的戴了老光眼镜的国文教员捧着一本《古文观止》在讲台上面讲解韩愈的《师说》。学生们也很用心地工作。有的摊开小说在看,有的拿了英文课本小声在读,有的在编织东西,有的在跟同伴咬耳朵谈心。倩如看见琴默默地望着面前摊开的《古文观止》出神,便从练习簿上撕下一页纸,用铅笔写了几行字,一声不响地送到琴的面前。她写的是:“你恨我吗?我说那些话全是出于无心。我并不想挖苦你。我早知道这些话会使你痛苦,我就不说了。请你原谅我。”
琴读了字条以后慢慢地拿起笔来,也在上面写了一些字,送到倩如的面前,上面写的是:“你误会了,我并不恨你。我反而赞美你,羡慕你。无论如何你有勇气,我没有。我的希望,我的志愿,你是知道的;我的处境,你也是知道的。你想我应该怎样办?”
“蕴华,我相信你不是没有勇气的女子。你不记得你还说过我们应该不顾一切,坚决地奋斗,给后来的姐妹们开辟一条新路吗?”
“倩如,我现在才知道我自己。我的确是一个没有勇气的女子。我自己造了一个希望,我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向这个希望走去。可是一旦逼近这个希望时,我却有点胆怯了。顾虑也多起来了。我不敢毅然前进了。”
“华,难道你不知道这样会使你自己陷在更不幸的境地中吗?”
“倩,我爱我的前途,我也爱我的母亲。男女同学、女子剪发这类事情都是她反对的。我平日觉得应该不顾母亲的反对和亲戚的嘲笑、责难,一个人独断独行。但是到了一举手就可以如愿的时候,我却想到我这种举动会使母亲受着多大的打击,我的心又软了,我的意志又动摇了。我想她苦苦居孀把我养育成人,平日又那样爱我,体贴我,我反而给她招来社会的嘲笑、亲戚的责难、她自己的希望的破灭等等。这个打击太大了,她受不住。为了她,我宁肯牺牲我自己的前途。”
“华,你不知道这种牺牲没有多大的意义吗?如果我们真该牺牲,我们也不能为一个人牺牲,我们应该为无数的将来的姐妹们牺牲。要是我们牺牲了,她们将来可以得到幸福,这牺牲才是值得的,才是有意义的。”从倩如的狂草的字迹看来,可以知道她是多么愤慨。两页纸已经写完了。
“倩,这一点就是我们两人的不同处,你的理智可以征服感情,我的理智则常被感情征服。在理论上我不能够说你的话不对,但事实上我却不能够照你的话做。我一想到母亲,我的心就软了。而且实在说,在我看来,与其为那些我甚至不会见面的将来的姐妹们牺牲,还不如为那个爱我而又为我所爱的母亲牺牲更踏实一点。”
“华,这是你的由衷之言吗?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道也不反抗?你能够这样地为她牺牲吗?快答复我这个问题。不要逃避!”依旧是狂草的字迹。
“倩,不要问我这一个问题,不要问我这一个问题,我请求你。”纸上有了一两滴泪珠。
“华,我再问你:我知道你和你表哥很要好。假如你表哥是一个贫家子弟,另外又有一个富家儿来向你母亲提亲,你如果坚持要嫁给你表哥的话,你母亲会含着眼泪对你说:‘我把你苦苦养育成人,原是望你将来嫁到富家去享福,我才可以放心。如果你不肯听我的话,一定要嫁到贫家去吃苦,那么你就不是我的女儿了。’这时候你怎么办?是的,我知道,每个母亲在选择女婿时都会问她的女儿道:‘你愿意去享福呢,还是去受苦?’母亲的选择自然是去享福。至于无爱的结婚,精神上的痛苦……这一切都是母亲所不顾念的。做母亲的有权利要求这牺牲吗?没有,她没有这权利。譬如你告诉过我你大表哥和梅姐的事。如果你母亲给你决定了一个和梅姐同样的命运,你也顺从吗?你愿意像你梅姐那样白白地任人播弄一生吗?”倩如在后面一连加了六七个问号。
“倩,不要问我这个问题,我请求你,我的心乱极了。让我仔细思索一下。”
“华,到了这时候你还不把眼睛睁开?你不要迟疑了。我看你在旧家庭里处得太久,旧习惯染得太深了。你如果不想法早些把它完全摆脱掉,你将来会做第二个梅姐。……”
这一次琴不回答了。倩如偏了头去看琴的脸。她看见琴的眼睛里有泪珠。她的心也就软了。她伸手把琴的放在膝上的一只手紧紧握着,她觉得琴的手在颤动,因此她把它握得更紧一些。如果不是在课堂里的话,她真想去拥抱琴了。她把眼光往讲台上一扫,看见那个国文教员正背转身子在黑板上写字,便把嘴放在琴的耳边低声说:“蕴华,也许我的话说得过火。不过我爱护你,我希望你做一个勇敢的新女子,我不愿意你得到你梅姐那样的命运。我劝你鼓起勇气奋斗。跟着时代走的人终于会得到酬报。可悲的是做一个落伍者而抱恨终身。”
琴不回答,但是掉过头来用感激的眼光看了倩如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
接连着上了两小时的国文课不久就完了。倩如站起来拉着琴往外面走,刚走到门口看见国文教员要出去,便站住了让他先走。她的头突然被他注意到了,他投了一瞥恐怖的眼光在她的短发上,急急地逃走了,像遇到了恶魔一样。倩如昂起头跟着他走出去,她甚至不曾红脸,只是接连地冷笑几声。然后她把琴拉到操场上柳树的下去谈心,直谈到上第四堂课的时候,因为她们那一班第三堂课的教员请假。
午后琴和倩如下了课正要回家的时候,文和“老密斯”留住她们,要倩如给她们剪发。
十多个学生挤在文的寝室里,她们把门关了,让文坐在窗前,一把剪刀很快地就把那根光滑的辫子剪掉了。倩如拿着剪刀得意地把文的头发修了又修,直到文照着镜子说了一声满意为止。“老密斯”倒不像文那样细心考究,倩如很快地就给她弄好了。
忽然门上起了叩声,这是表示舍监走近的暗号,于是众人开了门,散去了。
琴和倩如一起走了几条街。琴觉得人们的眼光都盯在她们的头上和脸上。好像她自己也剪掉了辫子似的,她暴露在轻视与侮辱的眼光下面了。同时不堪入耳的下流话又从那些在后面跟着她们的男子的口里接连地送过来。她的脸通红,她不敢抬起头,也不好意思跟倩如谈话,只顾加速脚步向前走。到了十字路口,倩如要跟琴分手了,琴却苦苦地留住倩如,要倩如陪她回家。她说一个人在街上走不大方便,两个人一路,可以使人胆壮。
其实琴邀倩如到她的家去,还有一个用意,她想借此观察母亲对女子剪发的态度,而且她还希望倩如用辩才说服她的母亲。张太太当着倩如的面虽然不说什么,但是从张太太的谈话和态度上看来,琴知道她的母亲是反对女子剪发的。
这天晚上倩如去了以后,张太太叹息道:“这样一个好姑娘,也学着闹新花样,弄得小姐不像小姐,尼姑不像尼姑,简直失了大家的闺范。她倒也讨人欢喜。只可惜她母亲死早了,没有人管教她,任她一个人独行独断,将来不晓得会弄成什么样子。真可惜。”张太太说了又叹气,她觉得世界一天一天地变得更古怪了,将来不知道还会变到什么样子。她在追想过去了的黄金时代。忽然她一转眼,看见琴的带着祈求的、欲语又止的神情,便惊讶地问道:“琴儿,你有什么事情?”
“妈,我想学倩如那样把头发剪掉,”琴说着,便埋下头去。
“你说什么?你想学倩如?你要人家笑我没有家教吗?”张太太吃惊地说,她好像受到了什么意外的大打击似的,她甚至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像倩如那样并没有什么不好!”琴涨红了脸,虽然觉得希望已经去了一半,但是她仍然鼓起勇气说。“学堂里好多同学都剪了发。剪了发又方便,又好看,还有种种别的好处。……”她正要详细地解释下去,却被她的母亲阻止了。
张太太现出不耐烦的神气挥手说:“我不要听你的大道理。讲道理我当然讲不过你,你的道理很多。你的花样也很多,今天要这样,明天又要那样。……还有一件事情,我没有告诉你。前几天你钱伯母来给你做媒,说男家家里很有钱,子弟也还漂亮,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家里有的钱够他一生吃著不尽,嫁到那边去很可以享福。钱伯母怂恿我答应这件亲事,不过我想你一定不愿意,所以索性谢绝了。我说你的年纪还轻,我又只有你一个女儿,打算过几年再提婚事。……不过照现在的情形看来,我想还是把你早早嫁出去的好,免得你天天闹什么新花样,将来名声坏了,没有人要你,”张太太慢慢地说,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有疲倦的微笑。琴不知道她母亲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但是这些话已经够给琴一个大的打击了。“家里很有钱”,“子弟也还漂亮”,“没有读过多少书”,“还是把你早早嫁出去的好”,这几句话轮流地在她的耳边响着。她的眼前立刻现出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面躺满了年轻女子的尸体。这条路从她的眼前伸长出去,一直到无穷。她明白了,这条路是几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饱了那些女子的血泪,她们被人拿镣铐锁住,赶上这条路来,让她们跪在那里,用她们的血泪灌溉土地,让野兽们撕裂、吞食她们的身体。起初她们还呻吟,哀哭,祈祷,盼望有人把她们从这条路上救出去。但是并不要多久的时间,她们的希望就破灭了,她们的血泪也流尽了,于是倒下来,在那里咽了最后的一口气。从遥远的几千年前到现在,这条路上,不知断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不知浸饱了多少女子的血泪。仔细看去,这条路上没有一个干净的尸体,那些女子都是流尽了眼泪,呕尽了心血,作了最后的挣扎,然后倒下来,闭了她们的还有火在燃烧的眼睛。啊!这里面不知埋葬了多少、多少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
一种渴欲诉诸正义的感情在琴的身体内发生了。几个大问题在她的脑子里盘旋:“牺牲,这样的牺牲究竟给谁带来了幸福呢?”“难道因为几千年来这条路上就浸饱了女人的血泪,所以现在和将来的女人还要继续在那里断送她们的青春,流尽她们的眼泪,呕尽她们的心血吗?”“难道女人只是男人的玩物吗?”最后一个更大的问题:“你愿意抛弃你所爱的人,去做别人的玩物吗?”她觉得这时候她已经跪在那条路上了,耳边一阵呻吟,眼前一片血肉模糊的景象。她还有什么勇气来回答上面的问题?正义是那样地渺茫!她的希望完全破灭了。她不能够支持下去,便捧着脸哭起来。
“琴儿,你怎样了?什么话伤了你的心?”张太太惊愕地站起来,走到琴的身边,温和地安慰她说。
琴哭得更伤心了,她挣脱了母亲的手,好像在跟谁挣扎似的,她悲声地喃喃说:“我不走那条路。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
------------------